作為四川省農業大市,達州地處全國農產品優勢產業帶,享有“巴蜀糧倉”美譽,糧食產量連續12年全省第一,擁有11張國家級農業名片。最新數據顯示,達州286.5萬畝水稻迎來成熟季,數千臺農機設備在田地里轟鳴作業,收割進度超過五成,豐收圖景正在徐徐展開。
稅惠賦能產業升級,從“制造”到“智造”的跨越
搶農時、保豐收,離不開好的農機設備。走近達川區丘陵山區現代農機裝備產業園,12家農機企業的相繼入駐,構建起了一條從研發到生產、從應用到服務的完整產業鏈條,形成了農機設備智能化制造新格局。
今年3月,一款“達州造”商用AI行株間除草機器人亮相西南農展,一經展出就成了農機設備里的“明星”,引發了廣泛關注。今年5月,該產品正式通過歐盟CE安全認證和北美EPA排放認證。成為了國內目前唯一同時通過歐美“雙認證”的商業AI除草機器人。
“這臺AI行株間除草機器人,可以精準識別蔬菜與雜草,自動進行雜草清理工作,該機器人的工作效率可達每天50~80畝,其效率相當于人工的100多倍”。鐵牛云智(四川)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銷售經理彭勇主動介紹道。“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給足了我們持續創新的信心和底氣,該產品從研發到上線歷時18個月,累計投入研發費用近1000萬元,稅惠成了我們產品研發成功的最大‘隱形合伙人’和底氣”。
為助力農機企業在研發制造之路上行穩致遠,達州稅務主動靠前,針對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稅費優惠的享受主體、優惠內容、享受條件等問題向企業進行逐一解答,實現政策服務送上門,確保納稅人懂政策、會操作、能享受,持續提振企業創新發展的信心,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服務輔導出口拓市,從“內銷”到“外銷”的突破
“這是我們公司第一筆出口外貿的訂單,需要注意哪些涉稅事項呢?”收到四川省川達立盈農業裝備有限公司的涉稅咨詢訴求,達州稅務迅速響應,上門輔導服務,為企業詳細講解出口退稅政策和退稅操作流程,為企業精準提供稅務合規指引。
四川省川達立盈農業裝備有限公司是達川區丘陵山區現代農機裝備產業園的重點企業。該公司總部依托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年均投入近1000萬元攻克丘陵農機技術瓶頸,其研發的“柴油-電力”雙驅動微耕機,不僅適用丘陵地形,還有效解決了俄羅斯凍土區大型設備笨重、效率低的痛點,填補了俄羅斯市場對中小型農機設備缺口,引發俄羅斯采購商關注。今年7月,企業收到來自俄羅斯的超1000萬訂單,包含10400套微型旋耕機、打草機等8款產品。
據了解,該企業在各項稅收優惠政策的幫助下,2025年,企業繼續新增了兩條智能化生產線,農機及其配件日產能提升220%,訂單交付時間縮短近50%,產品只需15天左右便可借助“達州—萬州—長三角”鐵水聯運抵達俄羅斯遠東農場。
科技催化農業變革,從“豐收”到“富收”的轉化
在“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戰略背景下,“科技+農業”為傳統農業生產帶來了創新變革,成為了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的制高點和突破口。
從播種時“達州造”丘陵地形專用旋耕機開墾田地,到育苗時可多光譜無人機對作物長勢實時監控,再到收割時搭載北斗導航系統的無人駕駛收割機精準作業,這些充滿科技感的場景,已逐漸成為達州農業的常態。
“過去靠天吃飯,現在靠數據吃飯。”四川合豐農機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彭楊指著大屏幕的智慧農業管理平臺說,“通過這個系統,我們幫助農戶實現了耕、種、管、收全流程管理,每畝種植成本降低15%,產量提升20%以上。”
這一轉變的背后,是達州市稅務局推出的“科技+稅惠”雙輪驅動策略。稅務部門聯合科技局、農業農村局共同搭建“農機農技稅收優惠政策直達快享”平臺,為農業企業開設了涉農稅收服務綠色通道,提供研發加計費扣除、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政策等政策一站式申報服務。
據介紹,2025年1—7月,達州市稅務系統落實支持制造業發展主要政策共計2.79億元;支持科技創新主要政策2.62億元。智能農機帶來的效益不僅是企業增收和稅收增幅,更大的效益是惠及廣大農戶,提升生產質效,確保糧食安全。
下一步,達州市稅務局將依托稅收大數據,搭建“涉農企業智慧監管平臺”,掌握涉農企業發展動態,實現“一戶一策”精準推送,推動稅收服務從“普惠”向“精惠”升級,讓稅收紅利最大限度轉化為農業發展動能,讓智能農機成為農業新質生產力的具體顯現,持續為鄉村振興和農業強國建設注入強大稅動力。